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直播页面

    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出席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7个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的有关情况,跟大家交流,向大家作一下介绍: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同志,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同志,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同志,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同志,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同志,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同志,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同志。

      衷心感谢大家对黑龙江的关心支持!黑龙江省代表团的代表中有工程院院士、大国工匠、冬奥冠军,有抗疫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基层一线的党员,都是我省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

      这几天我们带着全省246万多名党员的重托,深入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完全赞成。大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两个确立”深入人心、引航领向,强国复兴成就辉煌、前景光明。来自“乌苏里船歌”发源地的赫哲族代表动情地说,他们的收入成倍增长,日子越来越红火,发自内心感恩习、感恩党中央。

      大家表示,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要牢记“三个务必”,紧跟核心奋斗,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江篇章。谢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见面,这两天大家辛苦了,看到大家做了很多很好的报道。

      上海代表团的72名代表,受全市219万党员和2500万上海市民的重托,来到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在我们这些代表当中,既有来自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有从事先进制造业的一线产业工人,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还有在社区一线默默奉献的“小巷总理”……他们都是各级党组织中的骨干。

      这两天来,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习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代表们完全赞成、衷心拥护这个报告。所作的报告总结了过往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广阔前景。代表们都说,这个报告必将凝聚起9600多万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在讨论中纷纷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不凡业绩,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的心声,也是我们的郑重承诺。谢谢大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张爱军。江苏代表团有69名代表,代表着江苏近550万名党员参加这一盛会。

      这几天我们认真学习讨论了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的报告坚定、深邃、宏阔、豪迈。全体代表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我们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这些年来,江苏人民把为我们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奠定了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我们要牢记对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使命,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切实增强先行先试的担当意识,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把江苏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谢谢大家!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来自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我们浙江代表团一共49名党员代表,代表着全省426万员,也肩负着6500万浙江人民的重托,来到北京参加这次盛会。这三天来,整个代表团对二十大报告的讨论极其热烈、极其深入、也极其投入。

      大家知道浙江是习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浙江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我们的代表们深深知道,这个报告当中的各种思想、观点、方法,在浙江的大地上正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会按照报告里的各方面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践行。

      按照要求的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把浙江的今天、明天建得更好。按照“八八战略”的要求,一棒接一棒,一波接一波去努力,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努力,为浙江、为中国创造更多的创业创新的点,提供更多的借鉴、参考,尤其是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要持续迭代创新,久久为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上实现先行,在省域的现代化建设上实现先行。按照要求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浙江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各位记者大家好,感谢媒体对安徽的关心关注,我们安徽代表团共有56名党代表,代表全省378.21万名党员。这几天,安徽代表团深入学习讨论习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份自信自强有政治分量、守正创新有理论含量、踔厉奋发有精神能量、勇毅前行有实践力量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职责,发挥好党代表的带头作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得更好。谢谢大家。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这几天你们对福建团进行了比较多的采访和报道,感谢大家对福建的关心和关注。福建代表团有40名代表,代表全省230多万员和各级党组织。我们有15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岁以下的党员。不少党员代表,各位媒体朋友已有一些了解,其中就有这一次刚刚在代表通道上亮相的“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当天他的事迹冲上热搜。还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集体代表寿宁县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七一勋章”获得者、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等。

      这几天我们围绕习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福建省最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万亿、三万亿、四万亿三个台阶的巨大进步和各单位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前一段时间跟其他党员交流的话题,进行了踊跃的发言。代表们在发言当中,都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回答世界关切、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是一个指引未来航程的好报告,大家坚决拥护,一定要贯彻和落实好这个报告。谢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们江西代表团共有党代表43名,他们中既有勇攀科技高峰的院士,又有奋斗一线的工人、农民,还有先进模范人物。三天来,我们来自红土地的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习所作的报告。大家深刻感受到,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根本在于习的掌舵领航,在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大家对实现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充满必胜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谢谢!

      自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请问三省一市四地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各扬所长,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

      谢谢您的提问。很高兴第一个提问的是上海的澎湃新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由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体化”和“高质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体现在“一个强化”“四个聚焦”。

      “一个强化”,是强化功能辐射。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而是要把我们的服务更多地辐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区。这方面我们深化“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发展。

      “四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实现率先突破,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强化落实,四是聚焦重大平台深化合作。

      第一个聚焦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等方面,我们三省一市统筹政策措施,凝聚发展合力。第二个聚焦,拿上海来说,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为先手棋和突破口,争取更多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放大改革创新的效应。第三个聚焦是用项目化来推动一体化,我们制定了跨区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列出了重点项目清单,包括相应的责任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建设成果。最后是平台的强化,我们用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G60科创走廊等城市合作平台,大家共同来助力一体化氛围的形成。

      长三角一体化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建设也顺利启动,其中相当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媒体朋友们也都知道,我们在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老百姓很关心医保一卡通问题,现在异地门诊可以直接结算,这一点大家是特别高兴的,真的很方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讲,长三角地区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大家的心里话,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我们坚信,在的领航和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上海将继续努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还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将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把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地推向深入。这当中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有影响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包括要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绿色的不断发展,这都是长三角地区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应当承担的使命。我们也将更好地代表国家,既要勇敢地参与全球竞争,更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谢谢!

      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省份,我们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扬江苏所长,展江苏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了江苏作用,贡献了江苏力量。江苏在参与和推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构建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系。密切跟进国家规划纲要,制订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时我们还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与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组建了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产业链发展联盟,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第二,持续增强制造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集聚型“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同时为推动每一条产业链做大做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而通过整体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和每一条产业链,来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第三,努力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省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同时与其他省市联合成立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有关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统一行动。另外,在本区域内还形成了包括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12项工作推动机制。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开放大省,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端牢江苏自身饭碗,也为端好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

      第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省在三省一市区域内累计开通了76条省际之间的公交线条省际之间的断头路,推动了138个政务服务项目的跨省通办,在三省一市之间实现了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方便了人民群众。

      总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们展示了江苏所长,也展示了江苏担当,作出了江苏贡献。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合作,更好地把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项等共同做好,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完全赞同前面两位说的内容。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所以上海是“带头大哥”。江苏的经济体量比浙江大,体量上、吨位上也是“大哥”。浙江如果提到长三角一体化,我想说,在2003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他擘画、谋划的“八八战略”里面就有一项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当时的表述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浙江发挥优势要下大力气干,直到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当年在浙江时推动了长三角省市之间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2005年12月,长三角主要领导第一次座谈会是在杭州举行的,此后我们长三角各省市每年轮流在一个省市举办座谈会,务实地探讨、交流、合作、深化、融入各种项目。刚才两位部长讲到的内容已经整体展现了目前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的状况,我完全赞同。

      第一,浙江拥有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在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疫情暴发后,健康码首先诞生于浙江,整个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创新区、数字长三角的发展方案,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的统一标准共享资源,这些工作浙江都在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牵头在干。包括社保卡的异地共享、文化旅游项目中长三角有1000多个项目可以通用一张卡、有139个项目是便民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办理。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第二,浙江拥有民营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所以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当中,市场主体强不强决定了长三角强不强。2020年6月在湖州举办的长三角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同时,成立了长三角企业家联盟。长三角三省一市实力最强的100位企业家结成联盟,共拓市场,共同创新,因为只有企业家和市场主体创业创新不断地上升,不断地提升,才有可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龙头的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龙头。

      第三,浙江还有山水资源的比较优势,所以我们在建设长三角的大花园。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既山清水秀,又有浩渺的东海,所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是现实图景。一到周末,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的游客都来到浙江的美丽乡村大地上。所以通过“轨道上的长三角”,我们三省一市的重要城市之间高铁“1小时交通圈”,在我们“包邮区”里面,在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在这个省份上班,在另一个省份度周末,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我想套用毛主席的词,“才饮巢湖水,又食东海鱼,万里长江随时渡,极目楚天舒。”谢谢大家!

      我们今天一说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说到长三角都是指沪苏浙。新时代十年,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正式生”,这是习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安徽融入长三角得到的政策红利最多、受益最大。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去年经济总量达到了4.3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量子通信、新型显示、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了并跑领跑。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跨越发展。我们的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里跟大家通报一组数字,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中,就有1台是由安徽制造。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内陆省份”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省级政府透明度居全国第三位,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经贸朋友圈覆盖到了97%的国家和地区。

      2020年8月,习在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给长三角提出“三大使命、七项任务”,其中要求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安徽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发挥安徽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

      我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发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实施“两心同创”。推动国家实验室资源共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布局。

      我们面向经济主战场,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在农业方面,主要是推动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在制造业方面,扎实推进安徽与沪苏浙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沪苏浙的重大项目、重大投资在安徽落地。在服务业方面,推动安徽产品、安徽服务对接沪苏浙。

      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联合攻关。讲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物理所联合研发,成功研制了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落地安徽的淮北,推出了陶铝新材料,应用到C919等大国装备上。

      我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筑公共安全防线。成功研制全球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托珠单抗诊疗方案等安徽“药方”助力全国抗疫,重组蛋白疫苗为全球1亿多人提供健康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长三角的贡献。谢谢大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请问黑龙江在贯彻落实中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对东北振兴的关注。东北振兴是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使我们备受鼓舞、倍增信心。我们代表团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重点是抓好“四个新”: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拥有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大庆油田、哈飞等一大批“国宝级”企业。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全面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新布局。

      二是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所高等院校,有40位两院院士,有7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一大批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院所。我们将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用好用足《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高标准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三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黑龙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边境线个国家一类口岸。我们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自贸区创新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厚植生态绿色新优势。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黑龙江拥有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夏季可尽享清凉,冬季可赏冰滑雪。我们将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让绿色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谢谢大家!

      我们注意到习曾经多次强调要把中国制造业搞上去,我们也知道江苏一直以来是以实体经济见长,而且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请问江苏这几年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谢谢这位记者对江苏制造业的关心关注。江苏制造业是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制造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从江苏实体经济总量来讲,去年江苏GDP达到了11.64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就达到了4.2万亿元,占36%,这在全国算是占比较高的了。从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来讲,江苏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有5个行业的产值超过万亿元。江苏的制造业发展为我们江苏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江苏的鲜明特色。从重要做法来讲,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加、减、乘、除”。

      第一是做“加法”。首先是全力做大增量。江苏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30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卓越产业链来打造一批产业“航空母舰”。这些年我们持续推动强链补链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发展,注重在投入领域上有效引导。十年来我们省累计建成了投产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0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接近4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占比接近48%。

      第二是做“减法”,加快转型升级。我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决遏制各类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从而腾出发展空间,用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五年来,我们依法依规关停取缔了各类“散乱污”企业5.7万家,其中关闭退出了4700多家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落后的化工企业。江苏在七大高耗能行业的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到了去年的29.3%。

      第三是做“乘法”,强化科技赋能。我省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前沿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塑造更多的先发优势和领跑优势。比如说我们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对5万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省“灯塔工厂”数量达到8家、位居全国第一。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量,到去年底,我省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第四是做“除法”,破除各类卡点堵点。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本选择江苏、扎根江苏。江苏利用外资水平、利用外资质量越来越高,近十年吸引外资超过24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以上。这十年中,我们有八年利用外资规模为全国第一。我们正是综合运用了“加、减、乘、除”的有效做法来推动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早在2014年,习在参加全国人大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对作风建设发表过重要讲话,请问安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谢谢你的提问,习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2014年3月9日,习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对标标尺,始终纠“”树新风。特别是今年,我们省委“新春第一会”就把作风建设作为主题,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我们称之为“一改两为”,打出了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的组合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扎实推进:

      一是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群众对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满意度由2014年的87.6%提高到2021年的97.3%。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每个季度初组织重大项目的开工,每个季度末召开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点评会,来倒逼更加务实地推动各项工作,全省上下对标实干、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以将心比心的态度为民办实事。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带头接访、阅批人民群众来信的制度。从省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这里可以通报一组数字,在第一轮公开接访中,市县党政领导干部1.2万人次参加,接待群众4.3万人次,解决信访问题1.3万多件。在这其中有很多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年5月份,我们聚焦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拿出150亿元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比如,针对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推动就业帮扶工作,累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6.8万个,公益性岗位7万个,今年将提供各类岗位55万个。针对老年人买菜、就餐的现实问题,我们推出老年助餐服务,建成城乡老年食堂4892个,让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吃上放心饭。

      三是以为自己人办自家事的态度为企优环境。我们先后开展了“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集中办公、集中接访活动,接待的企业有2.77万家,搜集的问题建议4.14万件,目前办结率99.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请问福建将如何用好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生活在福建的代表对这方土地上多元、厚重、交融的文化有着切身感受。这几天代表们在讨论相关文化建设话题的时候,都回忆起当年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推动了鼓浪屿、三坊七巷、万寿岩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还对朱子理学研究传承、“闽剧”振兴等许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保护保存八闽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传承和弘扬习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成功举办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万寿岩遗址也建设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福建现在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联合国非遗项目8项,还有14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据统计,福建省世界遗产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革命文物数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

      各位朋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名字里面带有“福”字的省份。在我们省内,还有福州、福清、福鼎、福安。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浸润在福建人民的生命、生活、生产、生意的方方面面。中华“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乃至经济价值。习去年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我们福建省开展“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以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就是幸福和为民造福、增进福祉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福”文化主题春晚,推出了“福茶”、“福酒”,开辟“福”文化旅游线路,让人民群众在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当中,感受美好生活带给大家的幸福感。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福建省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跟时代精神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里跟大家介绍几点。我们将把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这些特色文化作为载体,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发挥“海丝”核心区和海外华侨的优势,共同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偕进传承。

      这两天代表们观看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福建展区有“福见百业”的互动区域,不少代表在那个区域里找到了跟他的职业和身份相对应的“福”字印章,在那里拓印留念。福建是有福之地,在这里我欢迎大家经常到福建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所焕发出的无穷魅力。我们在福建等待大家。谢谢。

      这个问题问给江西代表团,我们都知道江西是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红色资源多、红色底蕴深,江西如何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方面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我们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使命,高质量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努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上出实招。江西的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目前全省有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的革命文物43650件(套),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我们制定实施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的建设,8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改造新建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展馆,江西红色资源整体保护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在红色基因价值挖掘上树品牌。我们联合中央有关单位在江西成立了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不断深化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的研究。我们打造红色文艺品牌,创作推出了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电影《三湾改编》等一批精品佳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我们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重点打造1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云游江西”平台的用户量突破一千万,江西正朝着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迈进。

      三是在红色文化筑魂育人上求实效。我们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教育培训、学校思政课、全域旅游、文明实践等各个领域,打造红色治理、红色驿站等特色品牌,全力建设全国革命传统教育高地。我们精心组织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三个95周年”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精心打造45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字展馆,用户访问量突破了1.2亿人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谢谢。

      去年上半年,中央赋予浙江一个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请问浙江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未来有哪些重点工作和待解的难题?

      感谢这位记者关心关注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个报告中还有一句话,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从去年5月起,浙江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使命。我们知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交给浙江的探路任务,责任重大,难题非常多。刚才记者说了,难题重点是什么?共同富裕的核心难题和重点就是三大差距如何缩小,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是人类共同的难题。一年多来,浙江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扎实推进。我们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创造了一系列框架体系,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创造了共富型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定。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初步有了一些成效。

      比如说缩小区域差距的问题,外界可能认为浙江比较富、比较均衡,这没错。浙江现在的人均GDP是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37年居全国省区第一。看起来浙江很富、很均衡,但这是一个平均数。大家知道,浙江有11个市、90个县区,不能因为平均数而看不到内部还是有很大的落差。90个县区中有26个山区海岛县,他们的土地面积占浙江的45%(将近一半),但这26个县的GDP总量只有9.65%,连10%都不到,可见在浙江的区域间均衡依然是很大的难题。

      我们怎么做的呢?我们在当年创新创造山海协作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打造升级版,对26个县“一县一策”“一岛一功能”,精准分类施策,发达区县与落后区县“一对一”帮扶,力争把底板拉高。我可以欣喜地告诉大家,今年上半年26个县的GDP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0.7个百分点,别看这个0.7,是非常重要的的数据,可见在整个发展态势中两极分化速度没有加快,落后地区或者山区县的发展速度在提升。各种帮扶支持落实到省内落后地区,说个小例子,在浙江卫视,其它县区做广告是要费用的,这26个县是免费的。只要是形象广告,这也是一种帮助。

      城乡差距如何缩小,也是一个大难题。老百姓感受最多的不是各个县之间GDP差距,而是交通便利度、教育水平、医疗条件。浙江是怎么做的呢?通过交通的成网成线到达末端,快速实现县县通高速、家门口15分钟上高速,农村里村村通公k8凯发官网交,让交通不成为城乡落差的最大障碍。

      同时,我们还要把农村和城市差距最大的方面拿出来弥补。比方说医疗,我们用城市医共体和县域医联体来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大医院和小医院结对,大医院的好医生要到农村去看病,农村的医院要连接大医院线上诊疗,共同看片,确定药方,确定治疗方案,缩短偏远地区的医疗差距。举个例子,湖州340万人,其中有37.45万人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大家可以想像城里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检测、药品配置都方便,农村可能会相对困难,怎么办?37.45万人全部建立档案,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配置政策,使得最偏远山区的老人跟城里的老人在共享系统当中待遇是一样的。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缩小收入差距就更难了。二十大报告里面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怎么办?先富起来的村、先富起来的农民如何好好带动后富?浙江在乡村振兴当中冒出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好典型,比如淳安的下姜村、奉化的滕头村、安吉的余村、鲁家村,以有特点的发展产业富裕百姓。在政府的引导下,每个明星村、富裕村要带动周边,抱团发展,解决问题。所以像余村带动周边4个村,下姜村成立了大下姜乡村振兴的联合党委,带动24个村,滕头村带动6个村。有好的发展经验共享,浙江的农民出现了年轻人回乡创业,民宿农家乐各种时尚产业植入,好风景里出现了新经济,隔着玻璃在最好的负氧离子最高的地方有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每个村带动另一个村复制各种发展模式。很多农村老百姓的收入这几年为什么大幅上升,因为很多人在土地的流转当中,在家门口的上班当中能得到三笔钱:第一是能享受土地流转租金,第二在家门口上班能拿到薪水,第三作为集体经济参股入股的股东可以有股权分红,三笔钱一加起来这个老百姓在农村的收入就上来了。所以我们扎扎实实通过制度创新来不断地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做深、做透、做出实效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共同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既“急不得”,又“慢不得”,所以我们浙江踏踏实实探索,争取为全国提供启示,我们去探路。

      接下来,还有一些难题。第一是要解决做大蛋糕,不高质量发展,蛋糕做不起来。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就没有了,所以必须好好发展经济,做大经济盘子,要让省强民富。第二要缩小差距,扩中提低。第三物质富有的同时还要精神富有,所以我们要丰富精神。我们在农村有文化礼堂,在城里有城市书房,要让大家在15分钟内享受到有品质的文化服务,品质文化生活,家门口能够吃到文化大餐。最后是数字变革,任何生产生活和治理在新时代要有技术推动。所以通过数字化改革,用数字推动治理,推动服务,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办事方便,查询顺利。手上点一点,在屏幕上就可以实现,不用让人跑过来跑过去。

      在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浙江会持续地发力,探索创造,争取为全国作出贡献。欢迎这位记者到浙江去,到浙江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采访,去拿到第一手资料。谢谢。

      我们都知道习在上海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这些年上海推进了旧区改造、滨江贯通等民心工程,能否介绍一下进展情况如何?怎样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在上海考察期间,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我们牢记的嘱托,持续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简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我们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大力推进“老小旧远”一些难题的解决,比如在全市范围内增设幼儿的托育点,很受年轻妈妈的欢迎;比如逐年增加养老床位,为很多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又比如给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都受到市民的欢迎。

      您提到的旧区改造,这几年一直在提速推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的旧区改造,累计已经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到16万5000多户。在今年7月下旬,上海市中心城区连片二级旧里改造工作提前收官,也为这项持续30年的重点民生实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一阶段我们还将提速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我们就是要以坚决的态度、务实的举措,持续改善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

      第二个方面,我介绍一下我们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方面作出的一些探索。总的来讲就是两张网——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形象地说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一网通办截至到9月底,纳入其中的服务事项已经达到3500多项,实名注册用户接近7400万,高频的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妥,累计办件量达到2亿6300多万件。一网统管,我们上线全国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里面包括8个方面510类1万多个指标项,在城市的公共卫生、防汛防台、交通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聚焦“一江一河”,推进公共空间建设。“一江一河”,到过上海的朋友都知道,一条是黄浦江,一条是苏州河。黄浦江沿线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黄浦江沿线公顷的生态绿色开放空间,还有50多处水岸驿站,这些都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大家非常喜欢。苏州河中心城段漫步道也全线贯通,成为最新的网红打卡点。以后大家到上海来不仅要去外滩、陆家嘴,还要去看看苏州河,非常漂亮。通过这些努力,“一江一河”已经成为今天上海最新的“城市名片”和“会客厅”,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上海还大力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各类公园600座以上,总量要超过1000座。我们就是想让这座城市更多一些生态和绿色,更多一些环保,也让这座城市更多一些温情、温馨和温度,让2500万市民享有更好的品质生活。

      我们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始终牢记经常强调的四句话,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为人民服务,为市民办事是我们工作永恒的主题,因为说过,“就是给人民办事的”,我们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而且要一年比一年更好!谢谢。

      我们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福建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将如何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福建西靠武夷山脉,东邻浩瀚大海,被称作“山水画廊、人间福地”。更为重要的是,福建是习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实践地。当年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于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几年试验区建设的成果怎么样,我向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可以说除了自然禀赋的原因,由于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保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我们福建现在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也就是说,一年365天当中,优良天气的天数超过362天。福建省12条主要流域的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3%。在福建,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开心地做着工作,所以有人也讲,在福建空气都是甜的。福建有39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和推广。有统计,福建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耗,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

      朋友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几天,福建团的代表在讨论中,绿色发展、生态省建设是大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词汇。大家表示,要认真领会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们在讨论当中提到要抓紧这样几个事项,在这里也向大家汇报。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规划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体系。

      第二,代表们提出,在这么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要解决难题,突破关键点,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价值向现实财富转化的机制。我给各位介绍一个情况,在今年国庆节前夕,我们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村民集体领到了一笔14万元的收入。当年把他们林产价值进行估价,由三明当地给他们发行了碳票,现在这些碳票通过价值转换获得了补偿,实现了“碳票”变“钞票”,这个收益也很自然地就分配给了全村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实中村民们很珍惜碳票,有的人家还把碳票作为女孩子结婚时候的嫁妆送给女儿女婿。这个探索是三明市的实践,后面我们会继续推动这样一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

      第三,重大的生态文明工程是区域生态文明改进和提升的重大举措,在这方面我们省在原来比较好的基础之上,还要持续进行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更好的空气质量、河流质量、海洋水质等方方面面的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努力。

      同样,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福建省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绿色生活方式的创建和构建,让绿色低碳的时尚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选择。这样的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福建的党代表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提到,要格外珍惜天蓝、地绿、水清这张亮丽的福建名片,以我们的工作努力和八闽大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行动,把我们的绿水青山守护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前面讲到了,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要创造崭新的文明形态。谢谢大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请问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好具有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感谢你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必须走好农业现代化之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一是在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上展现更大作为。2018年习到黑龙江视察,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双手捧起一碗大米,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黑龙江始终牢记殷切嘱托,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500亿斤,去年达到1573亿斤。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年,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黑龙江,去看看大农业的丰收景象。我们将多措并举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推动粮食产能增加1000万吨,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中国粮。

      二是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上彰显更大担当。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势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高标准农田达到1亿亩。我们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高标准建设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三是在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上迈出更大步伐。黑龙江森林广袤、土地辽阔、水系发达,生物质资源富集。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树立大食物观”的要求,向黑土地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做到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我们将充分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优势,做强“黑土优品”品牌,将“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的农产品呈献给全国人民,让龙江“黑土优品”享誉四海、飘香世界。谢谢大家!

      我的问题请江西的庄部长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GDP总量连续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请问,江西省是如何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视察江西,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十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赣鄱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建链、畅链、保链、强链、护链“五链合一”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20个“国字号”科创平台落户江西。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设立人才创业基金、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努力打造“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品牌。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赣服通”为主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品牌全面打响。我们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西超130家,对外贸易扩展到227个国家和地区。十年来,全省GDP年均增长8.4%,总量由全国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绿色崛起。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63.1%,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全球98%以上的白鹤每年在鄱阳湖越冬,“微笑天使”江豚再次逐浪南昌英雄大桥;2021年我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5%。许多来过江西的朋友都说,走进江西,开窗见绿、推门见景,连空气都是甜的。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革命老区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民生实事。江西连续17年获全国综治考评优秀省。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由衷地感恩习、感恩党中央。谢谢!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集体采访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