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有辆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四十年前,大众汽车初入华时给中国老百姓留下的鲜明印象——宽敞、可靠、好开。大众汽车也由此谱写了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篇章。而今,在华正值不惑之年的大众汽车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他们亟需一款新世代的“桑塔纳”,一款极具影响力的产品重新回到用户的购车选项里。
显然,深明“共赢”之道的大众汽车正在为此做出更为积极的变化,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在本届北京车展前夕的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上,除该集团旗下历年都会出席的品牌代表外,首次迎来新朋友——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
大众之夜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同台
这是大众汽车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号,也是该集团在华展开电气化攻势的开端。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大众集团在中国已经设定了明确的2030目标,即保持在际车企第一的地位,为此,集团将持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加速发展。
“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领先世界”已经成为大众汽车集团高层的共识。尽管过去一年,大众汽车在华增速不及欧美,但作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单一市场,中国依旧为大众汽车贡献了最多的销量。
按计划,自2026年起,该集团将有至少8款专为中国本土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车型上市;到2030年,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
此外,大众还在积极推进燃油车阵容的混动化转型,致力于让燃油车和电动车一样智能。
伴随大众安徽ID. UX首款车型ID. UNYX与众的亮相,以及与地平线、中科创达等中国科技公司合作的深入,大众汽车集团正进一步强化中国本土化决策、让产品100%地聚焦中国客户需求,并通过本土研发,让产品和创新技术走向市场的进程加速30%。
“从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看,纯电仍是未来的核心,我们必须继续投入,保持聚焦,坚定目标。”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 强调。
另据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透露,针对捷达品牌,他们也在考虑未来进行品牌电动化,有关具体细节尚在讨论阶段。
问:大众安徽的新品类ID. UX已经正式揭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ID. UX如何避免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其它ID.家族车型内耗?
孟侠:ID. UX系列是ID.家族的延伸,因为它更加强调在用户群体和设计上的差异,所以被视为新品类。需要强调的是,ID. UX的设计主打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它展现ID.家族更多元化、更年轻、更具设计感的一面,与我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车型有着显著的区别。
作为ID. UX的首款车型ID. UNYX与众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上市,它基于MEB平台打造,配备最新软件,将带来众多独特的功能和特色,设计前卫,还融合了如人机交互、AI智能助理和智能变道功能等先进科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使品牌更加前卫,从而触达崭新的用户群体。
问:大众安徽的新品类已经确定被归入ID.家族之中,那么,小鹏的两款新车是否也会纳入ID.家族?
孟侠:大众汽车的纯电车型以ID.家族为主,未来大众安徽研发制造的车型,包括与小鹏合作的车型,都将纳入ID. UX,其中两款为B级车。因此,我们与小鹏合作研发的车更具体地说是ID. UX的一员。到2030年,我们计划在中国市场的ID.车型数量达到16款,涵盖ID. UX、CMP平台车型等。
问:中国智驾领域的城市NOA已经下探到了10万-15万级别的细分市场,大众汽车在智驾普及上将如何应对?
孟侠:在中国的生态圈,确保车辆功能丰富的同时控制成本至关重要。迈腾、途观L Pro等燃油车型正变得更加互联化、智能化,搭载了一系列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车方面,我们正在推进CMP平台和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EA的研发和应用,并在其间注重成本控制。
此外,我们与小鹏的合作也是一个范例,我们期望将新技术应用于不同价位的车型中,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
施文韬: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全球普遍观点认为,插混技术并非未来主流,k8凯发但市场随时随刻都在变化。在欧洲,我们的途观(Tiguan)、帕萨特(Passat)和高尔夫(Golf)都运用了混动技术。而在中国,本地生态持续演进,用户特别关注混动的续航和购车成本,因此,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与合资企业正致力于本地化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问:大众汽车将插电式混动视为短期的技术过渡,还是计划将其与纯电动技术长期并存发展?
孟侠:中国用户对于插混技术有很大需求,而且也受相关激励政策的影响,因此,混动版车型仍是我们产品阵容的重要一环。从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看,纯电仍是未来的核心,我们必须继续投入,保持聚焦,坚定目标。
问: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追加25亿欧元投放在安徽的本土研发和生产上,现在也明确和小鹏合作的车型将并入ID. UX,那么,未来大众安徽、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在大众汽车品牌的业务层面所承担的角色有何不同?车型定位是否有差异?
孟侠:这项投资旨在强化大众安徽的研发及本土创新实力,提升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响应能力,巩固大众汽车合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的地位。
三个合资伙伴虽角色各异,但我们希望它们承担更多在华研发工作,加速研发进程。同时,我们将优化合作模式,降低成本,并加快30%新产品上市时间。
回顾过去,大众汽车品牌的现有车型上已展现出差异化。首席设计师Andreas Mindt期望在ID.车型及ID. UX品类设计上实现更多突破和区分,但同时遵循一致的设计原则。ID. CODE则是展现我们在不同策略考量下设计创新的窗口。
施文韬:我需要补充一点,为降低成本,我们精简了流程。之前,合资企业需先与大众汽车品牌中国沟通,再转达至沃尔夫斯堡总部,而现在大众(中国)已经拥有更多决策权,当下速度直接关联价值,至关重要。
问:大众汽车和小鹏合作的车型底盘平台可能使用小鹏G9的Edward平台。请问,选择这个平台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考虑了技术的成熟性和成本因素?
施文韬:对于平台的选择我们关注前沿技术的兼容性,比如最新的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和L2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我们的合作不仅仅是使用一个底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使得最终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
孟侠:这是大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我们选择的是适合这款车型尺寸的最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尤其是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化和成本控制。
通过与小鹏的合作,我们不仅实现了成本效益,还能够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增强产品竞争力。
问: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份额的设定或许过于乐观,相较于中国的本土车企,大众汽车在供应链和价格方面正逐渐显露出落后态势。对此,您有何看法?大众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施文韬:我们强调“价值重于销量”,价值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团队正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无需畏惧,应发挥自身实力,积极应对。
同时,我们也在进行市场战术的调整并制定新策略。目前,我们的进展顺利,已有详尽规划,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结合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燃油车的规划,特别是途观和迈腾,都已在燃油车领域设立了新的标准,做好了充分准备。
问:跨国公司在华推行“油电并进”策略日益增多,您如何看待这一策略?是否是成本和盈利之间一种平衡的选择?
施文韬:电动转型至关重要。每个国家的市场接受速度不同,中国市场已广泛接受这一转型。这不仅涉及成本平衡,也需要在纯电车型上加大投入。
燃油车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随着我们业务不断拓展,我们会挖掘集团内部不同品牌的技术和资源协同潜力,优化资源管理,并确保所有项目高效推进。在降本的同时,要保证投入在刀刃上,确保未来车型和技术顺应市场需求。
问:中国市场的活跃程度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对大众汽车“在中国,为中国”这一战略也并不陌生,事实上,很多跨国车企都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专属车型。您认为中国市场的新趋势、新技术是否能为全球市场提供借鉴?
施文韬:新玩法、新趋势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中国在电子电气架构和缩短研发周期上做得非常出色。这促使我们必须保持警觉,不断自我鞭策。
我和孟侠经常讨论中国市场的最新动态。目前我们首要关注的是降低成本,同时我们的团队也需要考虑是否可以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德国和其他市场,以实现全球协同效应。
以往,新策略常常从德国启动后传至中国市场,但现在中国市场也具备反哺的能力。这是一个双向的沟通和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