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 展示中心
  • 深圳光明科学城:探寻湾区发展新可能

    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年轻的深圳市光明区,经常以网红打卡点被大众所记住。而在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被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项目,则成为全市讨论的焦点。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覆盖光明区60%以上区域,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一心”是光明中心区,“两区”是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其中光明中心区规划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将作为深圳北部集商业娱乐、休闲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新中心和科学城综合服务中心。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圳北部中心则是要求建设一批城市级文化、体育、商业综合配套以及城市地标,以打造成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城市新中心。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光明科学城已取得了亮眼的成绩。首先是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落地重大创新载体。现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这两大装置已动工建设,2021年1月主体封顶。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建,精准医学成像、材料基因组等第二批科学装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其次是名校落地,加速集聚人才资源。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光明科学城将初步形成规模;2035年,各项建设项目都应基本完成;205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届时,光明科学城将拥有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用于研究和发展重大前沿科技,同时成为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k8凯发官网催生大批国际知名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光明区不断提升城市“软环境”,让“科学家的家”更加舒适。在城市配套建设方面,着力于打造独具风情的城市环境,规划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围绕2平方公里的科学公园来布局,目前深圳科技馆(新馆)已经开工;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工作也正在快速推进。

      在医疗设施方面,光明区正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二期、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创建三甲医院,用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相配套,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生态环境方面,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可以在300米之内找到大型绿地,500米之内找到城市公园,1000米之内能够进入城市森林。

      在交通配套方面,2020年8月,第一条通往光明的地铁线号线号线光明站站厅内,预留了与6号线号线支线未来将独立成线,联结光明科学城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将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线号线的二期(北延)线年通车。

      在满足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完善提升光明区的配套及功能,才能不断满足各界对光明科学城的寄望和期许。作为光明科学城的综合配套区——光明云谷片区,也是光明中心区与科教融合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科学城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全面衔接科学城发展和空间规划,并为科学城提供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企业与人才交流中心等科研配套服务设施,承载着科教成果转化、科研实验、学术交流等功能,同时提供高品质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

      从全局来看,光明天安云谷是光明科学城的科学空间,从长期看,它更像是未来创新型城市的“新形态”。

      据介绍,在光明区“3+1”产业体系指导下,光明云谷将构建以AI+5G为基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协同发展的引领型产业生态体系。为了更好的促进云谷片区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TOD(公共交通)、SOD(人本服务)、EOD(绿色发展)为发展理念,规划了“未来创新、科技转化、研发交流、生态活力、国际医疗、宜居生活”六大功能平台。打造产学城融合、立体集约高效、多元开放共享、全龄友好互联、绿色生态共栖的科技创新城区。

      同时,光明云谷还规划建设25.3万平米的智慧公园。通过新建新羌河,由北向南依次将尖领公园、石湖公园、陂头河干流连通,由东向西依次将圳美渠、荔山公园、尖领公园相连通,最终打造一个智慧复合型的生态海绵城市样本。

      光明科学城像是一位先行示范的探索者,从概念到规划再到现实,承载起全面提升深圳科技创新能力的时代重任,正在为深圳、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探寻一种新的可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路灯开启时间刚刚好,真是‘无缝对接’啊!”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一家蛋糕店的店主何伟十分疑惑:路灯是咋做到这么准时的?

      从“制”到“输”、从“储”到“用”,如今,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全新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有了路线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