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k8凯发厦门网讯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张海军)前几天的晚上11点,家住鹭江新城的陈先生走进附近的一家十分便利店,发现白天还正常有员工营业的这家门店,到了晚上却没有售货员了,变身为一家无人值守的便利店。选购商品后,顾客要自助扫商品条形码,再自助扫码付款,出门时也要扫码开门。
虽然无人值守便利店在厦门已经出现很多年,但是传统品牌便利店真正意义上试水还是头一次。
“因为晚上销售额不太理想,所以公司决定晚上10点到隔天早上7点改成无人值守。”上述十分便利店店员介绍,有一天晚上,该门店的销售额还不到100元,甚至不够人工费用。
这家无人值守便利店,顾客到店推门即可进入,但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无人值守。商家通过远程监控,可以确认来客情况,对顾客购物过程提供帮助及引导。如果顾客没有买单,就要扫码出门,远程值守人员就会通过语音叫住顾客,通过监控确认购物过程无异常,再让顾客扫码离店。
据了解,虽然夜间顾客数量不多,销售额也往往不如白天,但是夜间客单价高,很多便利店并不想舍弃夜间服务。通过无人值守设备的改造,运用大数据技术,节省1-2名夜间员工工作,既保留了夜间销售,又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十分便利店经营方告诉记者,目前共有5家门店正在进行夜间无人值守试运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夜间销售额并没有因为无人值守而下降。不过尚未考虑推广全天无人值守的便利店。
如何减少夜间人力,又能抓住夜间消费,是不少便利店经营者一直思考的问题。陆女士在育秀里附近开了一家夫妻经营的便利店,几年前也曾引入过主卖饮料的无人售货机,但是对销售的助力并不大。去年,她花了2万余元进行改造,夜间门店变为无人值守。顾客扫描二维码,通过小程序即可进出店门、扫码购物。陆女士说,以往他们夫妻看店,不会通宵值守,大概凌晨一两点就回家休息了。进行无人值守改造后,他们的门店可以实现线小时营业,营业时间的延长,也带来了销售收入的增长。
过去,厦门的无人值守便利店主要集中在园区、写字楼以及景区。记者在百度地图上查询“无人值守便利店”,跳出7个结果,主要集中在观音山、同安、集美等地。记者也在同翔高新城等地发现过很多集装箱式的无人值守便利店。这些便利店大多位置偏僻,主要用于解决园区职工、景区游客的购物需求,而十分便利店推出的无人值守便利店主要集中在社区。
为何发展多年,无人值守便利店仍处在起步阶段?在同安工作的刘小姐告诉记者,扫码进店后,实际体验感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一进去就连接了线上客服,真人出声指导购物。她觉得客服在云端借监控引导用户的行为,非常容易让人感到焦虑。每拿起一件商品时,总觉得有人在身后,像在催促她赶紧买了走人一样。在她看来,扫码进入等于额外多加了一道门槛;有的便利店支持刷脸进门,则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除了刘小姐提到的体验感差外,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人零售行业市场报告》调查显示,无人商店机器易发生故障、生鲜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不断凸显。盲目烧钱扩张的无人零售项目无法取得场景贴合度、补货成本、用户贴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规模融资难以持续。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和创业者此前盲目跟风布局,而忽视了零售的本质,当后来资本没有跟进时,销售遇到瓶颈,无人值守便利店很难发展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不过,新技术、新业态都有一个成长期。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无人值守便利店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认为,在无人值守便利店这条赛道上,企业比拼的终究还是技术、运营、渠道等硬实力,要解决的依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
如今,我市很多大型超市标配的无人自助收银机,大大节省顾客排队结算等候时间,顾客直接扫描商品条码即可支付,省去收款台支付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也有卖场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融入仓储物流、零售和全渠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让盘点、买单都变得更轻松。
“找准适合的场景来运作无人零售,才能接地气,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王金安认为,商业本质、用户体验才是无人零售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月23日,为陆女士便利店进行无人值守改造的厦门创业企业快进商店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挑战者创投,融资金额为1000万元。据了解,快进商店是一家智能零售平台开发商,专注于将传统线下零售门店打造成智能零售平台,并提供数字化改造方案,可帮助商店实现全天候营业。据他们表示,通过无人值守改造,将会助力商家提升20%营收。
智能化无人商店实现全天候营业,能极大提升营业额。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数据,从运营成熟的全天候商店来看,夜间和凌晨时段的营业收入在整体中占比达到20%。换句话说,如果实现全天候营业,大约能提高20%的营业额。
目前,快进商店已经在全国35个城市有落地应用,帮助上千家门店实现升级改造。长期来看,未来智能化商店还会持续升级,快进商店也会不断优化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进一步为商家节省成本,持续提升营收。 (记者 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