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凯发在线2023年7月6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具体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部署,我省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翻译河南”工程启动以来,省委外办组织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努力推动中原文化对外译介,先后编译了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主动对外讲好河南故事,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委外办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分卷主创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重点介绍和解读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宣讲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省委外办紧密围绕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动,立足河南独特资源优势,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展现出彩中原形象的对外宣介成果。特别是以“翻译河南”工程为抓手,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在构建富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此为带动,我们努力推动中原文化对外译介,在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外事作为,打造“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截至2021年,已发行《少林功夫》《太极拳》《焦裕禄》《庄子》等20个分卷。“翻译河南”工程被中宣部、中国外文局评为“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省委外办是全国唯一获奖的地方外事部门。丛书被中国外文局列入“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重要项目成果,被中联部用于全球党际交往赠书,被外交部置于蓝厅展示宣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摆放在图书和文化馆主展台陈列展示,丛书还被作为省领导外事活动赠书。今年4月27日至5月8日,丛书在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最大、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展会——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向观众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脉和文化底蕴,引起强烈反响。
这次我们发布的第三批丛书主要包括《淮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青铜器》《书法》《陶瓷》《杂技》《中原典故》《中原民俗》《中原神线个分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自觉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是展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域,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肩负重大使命。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中原典故》《中原民俗》《中原神话》《中原粮谷》等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中原大地上的人文发展和农耕文明,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进步对其内涵、形态进行补充、拓展、完善,积极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大力培育现代文化和创新文化,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二是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优势,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让文物“说话”,借考古“通今”,抓住中原古代发展中的闪光点,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为启迪热爱传统的情怀,担当传承旧有、开拓新篇的责任,我们启动《陶瓷》《青铜器》等卷的编译工作。《陶瓷》卷通过对河南陶瓷从诞生到发展,再到丰富多彩的详细介绍,细腻地勾勒出浑厚、质朴的中原陶瓷艺术符号,为当今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精神基因与形象母本。《青铜器》卷则通过对河南青铜器文化发展历程的生动描绘,详细介绍了河南作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地之一和中国古代青铜礼乐文化的发祥地,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不断提高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能力。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概念上的河,更是一条文明之河、精神之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凝聚时代力量,提供精神源泉。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在黄河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和艰巨任务。2021年10月22日,习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底,继《黄河文化》《大运河》等分卷出版发行之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相关选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界宣传黄河水情,分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成就和经验。黄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赋予国际传播新使命,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为国际传播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将继续用河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河南实践阐释中国理念,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河南探索和实践。
谢谢梁主任全面详实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也请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根据学者统计,发生在河南或者与河南相关的历史典故有数百个之多。请问,《中原典故》分卷在创作中选择典故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通过这些典故展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在编纂过程中,牢记的教诲,力争把中原历史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海内外读者。
众所周知,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的说法,形象地概括了中原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厚重地位。从夏王朝到北宋的3000多年时间里,河南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此期间,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儒学、佛学、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态在中原大地上繁荣昌盛。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军事、文化事件在河南发生,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典故的宝藏。
我们在选取典故时突出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强调中华文明的核心认知在河南诞生、发展并定型。“宅兹中国”(即居住于位于天下中央的王国),是华夏先民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周公测影的典故就反映了中国古人寻找大地中心的过程,是“中国”观念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孔老问礼的典故,则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个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中原地区的沟通交流。白马驮经、玄奘取经的典故,反映了佛学从印度到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凸显了中原文化开放包容的姿态。程门立雪、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典故,则描绘了宋元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流派——程朱理学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第二个标准,就是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来。河南地处中国的中部,在整个国家政治、军事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一直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从东周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到战国时期“围魏救赵”典故的发生;从秦汉之际刘邦、项羽争霸时楚河汉界的划定,到三国时期曹操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从一代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山,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一幕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河南上演。我们选择这些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的典故,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把握中原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
《中原典故》卷把选取的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22个典故,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呈现给读者。本书精选的历史典故,在着力呈现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主要源头和主干特点的同时,也强调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读者从这些典故中了解中华文化整体的发展脉络,领略、感知河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谢谢!
青铜器是中国文化载体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我国夏、商、周乃至秦汉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我们选择将青铜器编纂成书的意义和初衷是什么?
谢谢你的提问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关注。“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实施“翻译河南”工程,构建我省对外话语权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博物院发挥学科优势,服务河南社会文化发展,积极参与到此项重要工作中。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铜、锡、铅。它的出现是人类技术创新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以青铜为原料制成的用器,即青铜器,是文明初始时期理想的金属用具。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将青铜文化发挥到极致的国家。中国青铜器神秘华美、丰富多彩的纹饰,集艺术与史学价值于一体的铭刻,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与世界其他青铜文化相比,中国青铜文化独树一帜的特点就是中国青铜器的主体不是工具,而是礼仪用器和兵器。多用在祭祀祖先、宴享宾朋、赏赐功臣、纪功颂德、战争等重大场合。尤其是青铜礼器,从青铜时代之初就成为青铜器的核心。从礼制看,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是庙堂中不可缺少的宝器,礼器使用的种类、组合、数量及大小,更是贵族明尊卑、辨贵贱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迭,青铜器在形制、器类、纹饰和金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其众多的种类、繁复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多彩的铭文和高超的铸技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面貌的写照。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融雕塑、绘画、铸艺为一炉的艺术结晶。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心,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河南出土青铜器的数量与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河南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缩影,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青铜时代同步,经历了由萌芽到繁盛进而衰落的整个发展过程。河南古代青铜器起源早、分布广、数量多、工艺高,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青铜礼乐文化的发祥地,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梳理清河南的青铜器,讲述好河南的青铜文化就相当于整理好了中国青铜文化的主干。
习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河南博物院积极落实习“让文物活起来”“让中原更出彩”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践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积极完成“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青铜器》分卷的编撰工作,希望能为“翻译河南”工程贡献博物馆人的一份力量。谢谢!
我们知道,中原粮谷是中国粮食的一面旗帜,为泱泱中华五千年奠定了粮食安全的基础。想了解一下,河南工业大学在编撰《中原粮谷》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河南在全国粮食文化建设方面的地位和优势的?
谢谢你的提问。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约共建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我国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国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工业大学为了承担起引领全国粮食文化发展的责任,建设了中国粮食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粮食文化和粮食科普研究,中国粮食博物馆也是全国粮食文化项目建设的母馆,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授牌“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
迄今为止,河南省开办了全国第一所粮食类高等院校—郑州粮食学院,建设了全国首座粮食史馆—中国粮食博物馆,编撰了全国首部粮食史书—《中国粮食史图说》,充分体现了河南在全国粮食文化建设方面的引领和贡献。这些都在《中原粮谷》分卷中有所呈现。《中原粮谷》通过对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河南作为“中原粮谷”的详细介绍,细腻地描绘了河南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历史演变中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勾勒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农耕文明和人文发展。书中通过介绍中国粮食业的发展,具体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轨迹。河南粮食及粮制品的丰歉盈缺、产储运加直接关联着中国粮食的供需平衡,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大局,有牵发动身、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的充足是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根本,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的话题。粮食发展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自然而然地将世界不同文明联系在一起,是中外文明对话交流的天然载体。本书作为首部使用中英双语介绍中原地区粮食文化的特色名片,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粮食文化和中国粮食行业文化精神,有利于国外受众以“粮食”为载体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下步,我校将继续推进粮食文化设施建设和粮食文化主题研究,担当起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通过粮食文化、粮食科技的系统展示,使人们珍爱粮食,让世界认识河南。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想了解一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分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另外,作为该分卷主创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服务国家黄河战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很荣幸承担这本书的编译任务,我校高度重视,挑选骨干力量组成了中文编写组和外文翻译组,多次研讨写作内容,广泛搜集资料,历经多次修改,终于出版面世。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黄河流域生态诸要素及河南境内黄河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总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贯通古今,时代感强。本书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系统梳理了古今黄河治理理念、治黄实践及其与黄河流域生态变迁的关系。特别是立足于我们正在做的事,讲述了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基本经验,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是内容丰富,聚焦生态。本书内容涉及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河道治理、水利工程等多方面内容,点多面广,时空跨度大,体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又聚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这一中心,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三是立足河南,全球视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大河。保护河流流域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幸福河,既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性难题,本书讲述中国黄河治理生动故事,与世界分享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体现了胸怀天下的全球视野。
四是客观真实,简洁精练。本书以科学严谨的学风,向全世界介绍黄河流域河南境内生态治理的历史和现实,所用数据权威可靠,客观真实。内容精练、结构紧促、文风简洁。
五是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介绍了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还附有大量插图,论述充分,可读性较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黄河流域唯一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本科高校,学校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我们申请成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与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机构,深度参与黄河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获批了多项涉水国家级项目,全力争创水利学科一流学科,为国家黄河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专业和学科结构,凝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研究力量,深化相关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河南省内陶瓷产业资源丰富,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陶瓷产业聚集区。请问,系列丛书是如何讲述陶瓷故事,展现河南陶瓷深厚底蕴的?郑州轻工业大学作为分卷的主创单位,在传承和弘扬河南陶瓷文化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谢谢这位记者的关注。在接到承担这本书的编译任务后,我校高度重视,挑选骨干力量组成了中文编写组和外文翻译组,多次研讨写作内容,广泛调研搜集资料,力求讲好河南陶瓷故事,历经多次完善,现终于面世。
正如你刚才所讲,河南省内陶瓷产业资源丰富,《陶瓷》卷就从陶瓷的发展历史出发,详细介绍了每个历史时期河南陶瓷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成就,以展现河南丰富的陶瓷遗产资源和深厚底蕴。如许昌禹州瓦店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注重实用的夹砂粗陶器,开创了中国陶瓷的实用文化;河南渑池仰韶村装饰多彩的彩陶文化,为中国“寓意于纹”的陶瓷装饰开辟了先河;郑州商城发现的原始青瓷大口尊,为中国陶器向瓷器的转化迈开了历史性一步;汉代诸多文化遗址出土的铅釉陶,为陶瓷釉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唐代巩义黄冶窑生产的三彩器,成为丝绸之路亮丽的风景;北宋钧窑、汝窑、官窑的瓷器制作,追求内敛、朴实的自然之美,浑然天成,成为中国颜色釉瓷的巅峰之作;当代的汝瓷、钧瓷等传统窑口的复烧,不仅延续了传统工匠精神,也拓展了河南陶瓷工艺新局面。总之,从史前陶器的诞生到商代瓷器的产生,再到唐宋瓷器的丰富多彩,乃至当代传统陶瓷的复烧,都饱含着河南陶瓷艺人的富于创造的智慧结晶,逐步形成了河南陶瓷的独特文化意蕴,即朴实、内敛的气质,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目前,钧瓷、汝瓷、官瓷的生产都已逐渐规模化,其他瓷器的生产也逐步推进中。围绕瓷器生产工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大师。如钧瓷工艺美术大师晋佩章、杨志、孔相卿、苗长强、刘志钧、杨晓峰等,汝瓷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李廷怀、朱文立等,为河南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郑州轻工业大学隶属原国家轻工业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育行业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河南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首先,成立陶瓷美术学院,为陶瓷产业传承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我校2016年成立陶瓷美术学院,开始陶瓷专业招生,并在钧瓷产区禹州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有毕业生360余人,为河南陶瓷传承发展储备了重要人才资源。其次,组建陶瓷艺术研究中心、陶瓷材料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并申报获批河南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陶瓷)等机构,与钧瓷、汝瓷、胶胎瓷等相关陶瓷企业协同创新,深度参与到陶瓷产品的创新研发中,为陶瓷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平台和技术基础。最后,加强对河南陶瓷资源的普查,以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陶瓷》卷写作过程中,团队深入到省内各个窑口、瓷区开展实地调研,深挖历史文脉,以最热忱的态度呈现最真实的河南陶瓷风貌。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团队反复商榷,谨慎取舍,最终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河南陶瓷品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传递河南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面貌。
总体来看,河南的陶瓷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环境平台、技术基础和人才资源,前景广阔,将会成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谢谢!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与省委外办和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把厚重河南、出彩河南呈现给世界,是我们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和担当。打造“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正是我们用河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河南实践阐释中国理念的有益探索。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通过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宣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河南故事”,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庚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