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 形象展示
  • 实践立交桥 培育青春合肥合伙人

    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走出去”引导青年“知家乡”,“请进来”引导青年“爱家乡”,搭平台引导青年“奉献家乡”。近年来,团合肥市委把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以岗位锻炼、实践体验为主要抓手,在提升质效中促进实践实习实训整体工作实现量变到质变,吸引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激扬风采,成为合肥事业发展的青春合伙人。

      上下联动。为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团市委全面布局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举办“安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推进会(合肥)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对接会”,发布《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合肥市服务清单》,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超过4300个。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推进“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青年学子家乡行”等活动,各县(区)联合在肥高校,选聘优秀在读大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担任兼职团组织副书记。在今年暑期开展的“扬帆计划”中,全市各级团组织共提供1325个实习岗位,3456名青年学子投身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发展等领域中。2024年,合肥市共开展“扬帆计划”“三下乡”“家乡行”等各类活动400余场,吸引120余所高校7200余名大学生来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校地共建。建立校地团委工作联席会,打破在肥高校团组织归属壁垒,立足就业创业指导、实践实习实训、青年志愿者等领域,建设起联动会商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团市委全面参与“合肥市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市知名高校宣传合肥市就业环境和人才政策。举办全国共青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座谈会,与省内外50余所重点高校建立联系,小规模、常态化开展高校师生行走合肥活动。团合肥市瑶海区委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共建备忘录,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长安大学在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巨一科技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每年近万名在肥院校学生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每年动员5000余名合肥籍返乡大学生参加“千师万生访企”“扬帆计划”“返家乡”等社会实践。

      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赋能大学生实践工作。团市委与合肥市委人才工作局联合开展“千名博士合肥行”活动,配合市人社局开展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今年5月以来,联合市直机关工委继续实施全市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按照“因需设岗、因人分岗、人岗适配、就近就便”的原则,协调对接了涵盖市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内的24家单位,开发了88个优质实习岗位。六年来,共有来自全国近万名大学生进入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习,帮助大学生上好就业实践“第一课”。

      挖掘资源,丰富实践内容。聚焦引才育才,以暑期为重点,团市委发布合肥市“扬帆计划”暨返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高考学子家乡行”职场体验、“青年学子家乡行”“千名博士合肥行”等四项活动,把渡江战役纪念馆等蕴含丰富“思政要素”的场所作为重要阵地,把科创作为鲜明特色,组织大学生参观科技企业、新研机构、科研院所,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了解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重大战略部署,更加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了参访重点产业企业、调研科技创新项目、体验优秀文旅项目、参观红色景点、拜访名人故居、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六大服务项目,构建了“历史素养+时代担当+价值引领”的实践模式。

      深化内涵,打造实践品牌。常态化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2024年全市11所直属高职院校的145支实践团队通过开展红色研学、理论宣讲、爱心医疗等系列活动,施展才华、实践成才。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安徽省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长丰实践专项活动,35所安徽高校与长丰县15个乡镇(经开区)结对共建,合作领域覆盖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社区治理等多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2024年,面向在肥青年学子首次开展“青年学子合肥行”“三下乡”专项活动,将集中性的暑期活动向全年延伸,拓展“三下乡”活动内容和覆盖面。

      丰富场景,深化实践成果。持续打造“小合苗”志愿服务品牌,抓住世界制造业大会、园博会、合肥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契机,动员组织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拓展区校结对共建模式,每年组织千余名返家乡大学生参与春运暖冬行动。创新“以赛引才、以会带岗”模式,收集合肥大型赛会上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组织相关专业院校定向邀请准毕业生成为专业志愿者,从而让志愿者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打造“线上岗位推介+线下面对面交流”的实践新模式。

      构建“塔群式”联络体系。借助网络化手段,团市委充分发挥与高校的联系优势,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聘任300名“青春推介官”,建立起20余个安徽籍学子交流联系群,宣传合肥市发展情况、人才工作政策等;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兴趣焦点与关注热点,突出联系的精准性。全市各级团组织提前组织开展调研,了解大学生返乡时间等实际情况,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兴趣特长与岗位特点的契合度,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强化闭环管理,组织召开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汇报会、“千名博士合肥行”座谈会等,收集意见建议。

      提供“清单式”服务保障。建立青年“需求清单”、团组织“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在服务保障上,面向参加活动的高校学生承诺“食宿全包、专人服务”,对于来肥参加“家乡行”“合肥行”的学生,提供“坐堂式+快递式”餐饮服务,并赠送富有合肥特色的文创礼品,彰显热情与诚意。在活动安排上,坚持“一校一策”,根据高校实践需求、学生专业匹配服务。面向博士生,重点开展岗位推介,举办高校毕业生现场对接会、实地考察重点产业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洽谈。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包括专场招聘会、校友分享会、企业宣讲会、城市形象展示会及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让高校学生更加充分了解合肥、留在合肥、建设合肥。

      下一步,团市委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细致服务内容、创新实践形式,用心用情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培育广大青年扎根家乡沃土、共绘青春画卷的浓厚情怀,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智慧,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暑假,我通过“扬帆计划”进入团合肥市委权益部实习,不仅幸运地参加了“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还作为工作人员为这个活动的举办贡献了自己的绵薄力量。近一个月的实习,我沉浸式体验到合肥这座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科里科气的科创之城、蓬勃发展的产业之城、绿色宜居的生态之城、生活便捷的幸福之城的发展优势与城市魅力。虽然带着不舍结束了我的暑期实践,对我来说更是丰盈动力的开端,我将更加努力地汲取知识、锻炼技能,以期能在不远的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华大学学生 赵静柔

      作为外出求学的学子,我有幸参加了合肥市“青年学子家乡行”暑期实践活动,惊叹于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与AI+技术、了解了东超科技的非接触式空中成像技术、领略了华米科技在智能健康领域的布局和创新技术、震撼于北方雷科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技术,此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合肥市作为科技创新之城所拥有的强大实力。我为能有机会亲身体验到这些前沿科技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自己身为青年学子,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接受挑战、追求梦想感到自豪。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汲取知识,锻炼技能,希望回到家乡创业发展。

      非常有幸参加了团合肥市委组织的“青年学子家乡行”暑期活动,合肥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的潜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为家乡高质量发展的成绩自豪。作为青年学子,我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青春不仅是年华的象征,更是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黄金时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发奋学习,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家乡的发展中来,为家乡的腾飞添砖加瓦。

      近年来,团合肥市委聚焦共青团组织体系和实践教育优势,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共青团实践育人取得实效。聚焦抓统筹,坚持需求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推动“扬帆计划”“三下乡”“家乡行”和大学生社区实践等项目互动融合,整合本地有关红色教育、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资源,将学习、调研、参观、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贯穿学思践悟全过程;聚焦抓协同,推动各部门各高校协同联动,探索大学生实践工作载体、运行机制、资源配置路径,发布大学生实践项目清单,服务大学生实践从社区基层单位向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扩展。聚焦抓长期,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常态化开展,将推动基层发展与服务青年学生有效融合,增强合作实效,实现双向赋能。

      下一步,团合肥市委将持续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引导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知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让心灵沐浴阳光 让开学惠风和畅“智慧姐姐”信箱系列活动

      在2024年长三角“U16”城市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中,合肥市伦先小学跆拳道校队的小将们竞技项目斩获8枚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