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 展示中心
  • 【金小博说】林则徐那年来金山卫视察还在大观书院里看了场辩论赛……

    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K8凯发餐饮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57953310,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7299266,上海南社纪念馆-57212910,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37262031,朱学范故居-57358292,白蕉艺术馆-57218870

      就在到广州硬扛英国人义律,下令在虎门销烟的前四年,林则徐有一天真的来到东海之滨的金山卫视察调研。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年-1850年)在他65年的人生中,以四十年的从政经历,历官十三个省。而1835年12月25日,他在金山卫巡视,并在卫城内的大观书院做短暂停留。这段过往,明确无误地记载于《林则徐全集》的“日记卷”当中。其实,早就听说过他曾来过金山,但懒惰的金小博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直到近来偶然翻书,终于得以查证。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

      话说林则徐自幼聪颖过人,但似乎总是缺失好运加持。他19岁就中举,但随后几年参加会试,也是屡试不第。直到26 岁这年,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但在嘉庆皇帝的治下,林则徐虽政绩卓著却一路坎坷,甚至一度辞官。直到道光帝即位,他被破格复职,终于有了施展一腔抱负的天地。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1823年2月17日),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在任短短四个月,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坏,全因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

      道光十年(1830年)秋,林又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林则徐相当于把鄂、豫、苏三个省的省长做了遍,其风头之盛也是没谁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他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1836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清代的嘉庆、道光时期,金山隶属于江苏。而在清代嘉庆十年(1805),金山出现了清代的第一个书院——柘湖书院,它设立在当时的金山县城朱泾镇。因柘湖是金山的雅称,所以不以金山书院命名,是不是更具儒雅风范?

      时间到了道光十二年(1832),在金山县南端又出现了一个书院——大观书院。它是设在古代的金山卫城内(今属石化街道卫清西路1358号)的。“大观”之语很可能出自古意,大意就是规模宏大,内容齐备,你在里面可以学到很多的啦。

      所谓书院,大概是中国历史上介乎于公立与私立之间的一种教育机构。它有别于一般的私塾、义塾(学校)、社学等,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唐朝,在宋代、元代、清朝,书院这种形式曾经兴盛辉煌一时。所以说,书院是我国古代(主要是唐代至清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集教学、学术、藏书乃至刻书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机构。与官立太学和府、州、县学相对应,属于学术相对自由,重视讲学读书的场所,对传播文化和学术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与柘湖书院类似,大观书院也是在地方乡绅发起下,政府推动下而创建起来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有钱熙载、翁纯、张振凡、张振宗等人是周边的望族大户,他们有着优越的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然后还非常热衷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所以这些人凑在一起一合计,就绝对要成立一个属于金山县南部的书院。

      其中,钱熙载是主编《守山阁丛书》的钱熙祚的堂兄,为候选盐运司提举。他人生的一大爱好就是藏书,到了中年以后,开始频繁的参加公益活动。

      翁纯,字查麓,家住金山卫镇查山附近,很有能干胆识。张振凡家住山阳镇中兴村 ,博览群书,对佛教与道教之学很有研究。张振宗是张振凡的族人,k8凯发为候选盐运司知事,收藏书画甚富,还会鉴赏古玩,他藏书的地方称“小万卷楼”。那一年,他们在当地官府的积极支持下,出资出力在金山卫学旧址的基础上,建造大观书院。

      大观书院建成后,聘请了一众名流作为教师。其中,就有顾野王的后裔顾夔(1790-1850年),他是当时的华亭县人,居采花泾东(今属松江区岳阳街道),他“诗词雅丽有法”,考中进士后,曾担任安徽宣城县教谕、山西灵石县知县,在任上多有善政治绩。晚年尤长戏曲。后“主讲金山大观书院,尤以奖掖后进为事,士类宗仰,成就多贤达”。意思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教育方式方法,成就了不少贤达之士。张文虎为其撰写《顾夔年表》。妥妥的一位当时地方教育界的“大顾老师”。

      另一位名师为黄仁(1768-1856),娄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曾担任山西稷山县知县,在为官任上,表现优良,被称“得士”,后因身体原因,回到家乡,曾“主讲柘湖书院、大观书院”。

      话说道光十五年的十一月初六(12月25日),大观书院终于迎来了重量级的领导,这人正是林则徐!

      当时林则徐担任江苏巡抚,当地属于其管辖范围。根据《林则徐全集》第九册“日记卷”记载,他到大观书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海塘受海潮侵袭倾塌,他是来现场调研办公的。

      1835年12月24日是个阴天一早,林则徐所乘船只从黄浦江逐渐驶入金山县氽来庙地界,然后一路沿着张泾河到达卫城外停泊了一夜。第二天,林大人乘坐轿子从北门入,从东门出,先到金山卫城外,发现这段海塘比较稳固,后检查了戚家墩、金山嘴一带被海潮冲毁的海塘,并作出了分析与工作部署。此后,在下级官员的陪同下到金山嘴海神庙、天后宫烧香祈祷,在庙内吃饭,后到金山嘴海塘上观潮。

      在回归途中,不知是地方官员的有意安排,还是偶然经过,林则徐在经过大观书院时,到大观书院“小坐”。此时,“有诸生(秀才)来请课,因命题付之,生员书题‘友直,友谅,友多闻’,童生书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通场诗题:“赋得海城楼阁似蓬壶”,得城字,五言八韵,“百川东障赋”,以“障百川而东之”为韵,不作者听。以上说的是啥?

      由于日记中记载的内容比较简略,所以当时的情境得要金小博猜测的。脑补一下前后关联,大概是林则徐在大观书院看到了一场秀才之间的辩论赛,文人之间观点互飙的场景。到了当天晚上,林则徐并未在书院内住宿,就回到了来时的船上,乘上船后,船又一路向北开行,踏上了归途。虽然,巡抚林大人并未对书院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指示和要求,但这所历时七十多年的书院,却为金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举人才。

      道光十九年的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英国烟商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时间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着清廷推行学习新式教育后,大观书院被撤销。但该建筑被改成了公立大观两等小学堂,而这所学校,也是今天金卫小学的前身。到了民国年间,公立大观两等小学堂又改为大观乙种农业学校,抗日中将陈鸣人即为该校校友。根据钟翀、林宏《中国历史地理评论》引《金山县地名志》记载,“1954年之后该地腾清作为军营,原有建筑完全拆除。”

      从金山卫学旧址、大观书院、大观两等小学堂、再到大观乙种农业学校,这个地方的教育,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你知道一丢丢吗?

      原标题:《【金小博说】林则徐那年来金山卫视察,还在大观书院里看了场辩论赛……》